close

 

 

 

Potemkin-ppt.JPG

 

  Potemkin-ppt2.JPG

在蘇聯的這些電影導演,十分受到美國D.W. Griffith導演的剪接理論影響。而Griffith將classical editing應用的最好的就是在電影Intolerence當中,因此Eisenstein說他們受到他的影響很大。但與Griffith的古典剪接(主要是為了劇情發展,而做的剪接)不同的是,這些蘇聯的導演認為他們可以賦予剪接新的意義與功能。剪接應該不單是為了劇情發展而為,也應該用在讓觀眾對於鏡頭之間的銜接,產生新的聯想和火花,它不只是一個工具,也應該是一種藝術,這就是基本的蒙太奇理論(Montage Theory)。

因為蘇聯為共產國家,當時政府認為電影是一個很好的宣傳工具,大力支持電影產業的發展。而許多蘇聯導演也認為,他們可以利用電影傳達一些觀念或教育、啟發觀眾。像Battleship Potemkin(波坦金戰艦)中動員許多臨時演員,就是因為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。

其中,Kuleshov、Pudovkin以及Eisenstein都是蘇聯時期著名的電影導演。

 

Potemkin-ppt3.JPG 

從小艾森斯坦家境不錯,身為工程師的父親希望兒子能繼承衣缽,因此喜愛藝術的艾森斯坦進入學校就讀土木相關科系。但後來因為俄國革命爆發,他中斷學業,加入軍隊服務。後來因緣際會進入到劇場工作,最初是個舞台設計,之後當到劇場導演。其後因人介紹接觸到電影產業,最後成為一位著名的電影導演。

艾森斯坦認為電影應該不是平平順順地發展下去,應該要讓觀眾感到衝擊與衝突的概念,可能是視覺上或觀念上的衝突。因為這樣的理念,在他的電影中,可以看見他大量運用蒙太奇手法,讓觀眾感覺到更震撼的效果。而在他電影中的主角通常是一群人,幾乎沒有一個角色在電影中是完全主角,這也更讓我們一般觀眾更容易理解主角們的感受

 

Potemkin-ppt4.JPG 

艾森斯坦的電影作品並不多,主要就只有七部。他的第一部電影作品Glumov's Diary,是為劇場時期所做的作品,因此有時並不被列為他的電影作品。Strike(罷工)則是他的第一部正式長篇電影作品。StrikeBattleship PotemkinOctober三部電影被稱為俄國革命三部曲。他的最後一部作品Ivan the Terrible中的主角Ivan是俄國的一位沙皇。

Potemkin-ppt5.JPG

 

Potemkin-ppt6.JPG

 

我是個很少看電影的人。以前就算看電影,其實首要注重的是劇情和演員,對於什麼拍攝手法是完全沒在注意的。因為這些電影相關課程,我發現到其實電影的開頭是很重要,而它的開頭是從有一堆關於工作人員資訊的地方就開始了。以前我都不會注意那個地方,總是想說是一些工作人員名單,沒什麼好看的,但是現在才知道其實片頭有時候就藏了一些秘密在裡頭。你覺得不重要的地方,常常閃一下就過去了,裡面可能就會有一些小細節。一些家具的擺設方式,或重複拍攝某樣物品,也許就是有些象徵或聯想。

還有演員的走位也是經過導演等的設計,而不是它自然而然就應該走到那裡,因為我們觀眾常常演員的演技牽著走,不會想到演員就是故意要走到那個地方。燈光的明暗可以呈現空間的氣氛,也可以暗示人物的個性。藉由燈光、服裝,可以自然地讓畫面中的焦點突出,所有的一切都是經過設想後呈現出來的。例如說為什麼女主角今天要穿白色衣服,其他畫面中的配角剛好都穿黑色衣服,這就能使觀眾自然地把注意力放在她身上。另外像空間的連續感可以協助推展劇情,原來聲音也能使幾個畫面的情緒被連結成一個sequence。

這堂課讓我知道有些電影劇情雖然不吸引人,但是因為他的拍攝手法使這部作品變成一部好電影。我還是會被劇情片吸引,只要演員演技好,我可以忽略它可能會有的粗糙拍攝手法。而如果一部電影可以劇情和拍攝手法兼顧,就能更吸引我了,就像我這學期最喜歡的電影"悲情城市"一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otem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